揭秘律师菜鸟如何变成业界精英
2019-11-02
上个周末,本可以窝在家里享受惬意时光的实习律师向燕,还是放不下手头工作,主动跑到律所一楼咖啡厅,为她参与的一个投标项目做准备。
“我特别崇拜那些大咖,将来一定要成为像他们那样的大律师,所以必须从现在起就全力以赴。”向燕说这话时,阳光透过明亮的玻璃窗,洒在她尚显青涩的脸上,明媚的光晕一如她对美好未来的向往。
向燕是2018年入职四川矩衡律师事务所的,马上就要实习期满正式执业的她,对未来的执业生涯充满期待。随着我国法律服务行业的蓬勃发展,大量和向燕一样的青年律师怀揣着美好憧憬,在通往梦想的道路上努力拼搏。
青年律师究竟如何才能实现成为行业大咖的梦想?《法制日报》近日深入走访律师行业,揭开青年律师成长为行业大咖的职业奥秘。
师带徒仍是主流
找到好师傅等于成功一半
2017年12月1日,天津发生“12·1”特大火灾,天津允公律师事务所主任杨威带领律所3名青年律师协助政府、企业处理火灾善后事宜。杨威等人连续工作100多个小时,参照裁判标准兼顾实际困难,让火灾中失去亲人的家庭都得到合理赔偿。
参与过这项法律服务工作的青年律师王亮,事后代表允公所将全所律师捐助的两万元钱送到一名特困家庭的母亲手中。王亮说,在杨威带领下参与办案全过程,不仅让他得到前所未有的锻炼,也让他明白律师二字的价值与温度。
“对青年律师再多说教都比不上一个具体案件中的身教。”杨威坦言,尊师重道是自己母校南开大学的优良传统,青年律师是律所未来发展的力量源泉,因此自己在执业过程中十分注重对青年律师的培养。
“师徒模式是青年律师培养的传统模式,当前仍是主流模式,我想做的就是在传承中不断优化升级,让传统模式成为经典模式,不断改革创新,为青年律师成长提供更多助力。”杨威告诉记者。
北京盈科律师事务所律师马照辉是一名德高望重的资深律师,对律师教育培训很有研究。他认为,虽然师徒模式略显老套,但仍不失为青年律师最重要的一种成长模式。
“即使处理同样的业务,每名律师思路不同,采取的措施往往不一。思路看不见、摸不着,脱离具体事务难以教学。”马照辉认为,要想迅速提升办案的思路水平,师徒间的口传心授是个有效途径。
洪必景现任福建一家老牌律师事务所高级合伙人,执业之初在福州市法律援助中心担任专职律师,积累了大量实践经验。洪必景十分认同律师行业这种师徒传承模式,认为这是有效促进青年律师成长的常青模式。如今,他已成为5名年轻律师的师傅。
“我虽然没有固定的师傅,但在成长历程中遇到了很多热心的前辈、领导,他们给予我大量无私帮助和指导,教会我太多技能,都是我的好老师。”洪必景告诉记者,正因为如此,他也努力像前辈一样,尽量将所学所得无私传授给身边的新人,让他们能够更快更好地成长。
陈晓玲、吴秀兰等年轻律师是洪必景的助手兼徒弟,进入团队以来,洪必景带着她们一边办案子谋发展,一边做公益立品格,坚持每周到法律援助中心值班,参与法律援助活动,办理法律援助案件,通过言传身教,让这些青年律师迅速找到做律师的感觉,顺利走上执业发展之路。
“不夸张地说,遇到一位好老师几乎等于成功了一半,剩下一半当然还要靠自己的努力。”采访中许多律师发出类似感叹。
新人培养出新招
律所建平台助年轻人成长
向燕为项目“备课”时,她的很多同事则和来自全国各地的50多名律师一起,走进矩衡律所打造的7000平方米“西部法律服务品牌创新中心”大培训室,听laKingdom法盟创始人蒋进律师主讲《法律顾问市场营销转化》和《法律顾问市场营销实战》课程。
四川矩衡律师事务所主任罗金云告诉记者,西部法律服务品牌创新中心作为“西部法律集聚区”的先驱示范项目,致力于打造集法律服务、法治教育、法治文化等功能于一体的法律产业生态圈,最重要的一项功能便是聚集和培养法律人才。
记者走进中心看到,这里设有矩衡党建学院、律师学院、青年律师孵化基地等多个项目。罗金云希望通过这些项目的设置,将中心打造成律师人才的优质孵化器,进而推动形成国内一流的法律服务聚集区和法律人才高地。
大培训室旁边就是模拟法庭,全面还原了法庭布置场景,提供战前演练、模拟案件分析和庭审效果预判等多个场景体验,让青年律师尤其是缺乏实战经验的律师提前适应环境,做好开庭准备。
“虽然中心正式运营才两个多月,但几乎每天都有律师演练学习,很多青年律师都觉得经过这种模拟训练,正式开庭时会放松很多,能够更好地发挥水平,从而更快更稳地成长起来。”罗金云说。
有人为青年律师成长建起平台,也有人在进行模式探索。
浙江素豪律师事务所高级合伙人张民元认为,传统的律师执业依靠的是长久积累的社会资本和经验阅历,书本上的技能与恩师的指点只是画龙点睛之笔。
于是,张民元很早就告别了此前追随的恩师,只身到浙江省宁波市另起炉灶,开辟法律顾问专业化之路。一晃20年,张民元已从名不见经传的小人物成长为业界的“半网红”,在法律顾问专业领域打下半壁江山,但回望身后,却发现是一片孤寂的沙漠,后继无人该怎么办?
此时已年过半百的张民元开始思索:打拼了半辈子的“手艺活儿”必须得有人继承,于是“中观法律顾问”团队应运而生,团队成员基本上都是90后。
可人的精力和体力十分有限,张民元想要把自己在法律顾问领域创业20年的所有技能都传授给团队里的每一个成员,简直比登天还难。几番苦苦思索之后,一个点子在张民元的脑海中脱颖而出——何不建立一种模板或模式,让青年律师能够“照葫芦画瓢”?
年轻人最喜欢的接受方式,就是有一个模板,让他们在填空中思索、实践、进步。于是,一款名叫31054智能法律顾问的创新产品应运而生。
张民元告诉记者,31054智能法律顾问设置了3大标准体系,10大模块产品,5种智能方法,4大评价指标,将大量经验总结提炼凝聚成模板,青年律师需要哪块经验就去调取哪块进行参考,并将经验总结的模块交给他们补充完善,鼓励年轻人创新模块和标准。
就这样,张民元将法律顾问的执业理念和经验阅历简单地借助于模块化的填空植入青年律师的执业生涯当中,从此“中观法律顾问”团队的成员们成长进步十分迅速,很多人都感慨地说:“有了31054的帮助,我们有了随时可供咨询的老师,很多问题都能迎刃而解。”
半路出家靠自学
借助信息互联也能快速成长
如今,洪必景带的几个徒弟成长迅速,但他这个好老师自己却没有师傅,主要通过自学逐渐成长起来。
记者在采访中发现,越来越多像洪必景这样的青年律师,几乎完全靠自学走上成功之路,有些甚至不是科班出身,半路出家后自学成才,照样打拼出一片天地。
不久前,北京京师(大连)律师事务所政府法律事务部主任安顺迈出他执业生涯中的重要一步,由他牵头全新组建的京师(大连)所TMT法律事务中心揭牌,至此,身为85后青年律师的他成为京师(大连)所里最年轻的“双料主任”。
安顺本科和研究生学的都不是法律,而是经济和哲学,毕业后到原总参某部工作,司法考试(2018年开始,改为国家法律职业资格考试)也是在工作后通过的,可以说是个半路出家自学成才的典型。
安顺告诉记者,当初下决心转行当律师压力很大,因为身边几乎没有法律圈的朋友,找不到人请教,这种情况下只能咬牙自学。
幸运的是,自学过程中安顺发现,互联网上有很多网友都在分享自己的经验,很多人建起了经验交流信息共享群,网上还有很多可供下载学习的优质课件资源。于是他充分利用这些宝贵资源刻苦钻研,前后准备不到两个月就顺利通过了司法考试。
安顺坦言,分数出来的时候,自己很激动,但随后清醒地认识到,这只是个开始。安顺深知自己基础薄弱,于是买了两百多本法律书籍翻阅学习。不仅如此,他还养成写工作日志的习惯,一年多就写了60多万字的办案笔记,以此不断巩固提高自己的专业能力。
同样属于半路出家自学成才典型的,还有安顺的同事王殿学。王殿学目前在北京京师(天津)律师事务所执业,2015年转型之前是知名的媒体界大咖。
王殿学告诉记者,自己除了从其他律师那里观摩到不同的长处外,从书籍中也学习到很多技巧。
“刚转型时,我读的基本是全国律师协会和北京律师协会的办案指引以及一些实务办案和法学大家的理论著作等,读好这些书为我办案打下了良好的基础。”王殿学说,他喜欢搜集电子书,目前已经有40G的电子书库,一般新的法律类电子书都搜集到了。
如今,安顺也和洪必景一样开始带起徒弟。“我没师傅带是条件所限,也深深体会到自学成长的艰辛,如果能给年轻人点拨点拨,相信他们的路走得会更顺畅些。”本着这样的理念,安顺这两年带过近10名律师助理和实习律师,只是他并没有手把手教,而是做了大量启发、点拨工作,更多的是给青年律师创造锻炼机会,让他们在实务中经受锻炼提高成长。